我国科学家在抗烧结催化剂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新华社合肥3月10日电(记者戴威)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国科该校曾杰教授团队通过构筑纳米岛结构催化剂,抗烧攻克了甲烷干重整反应中催化剂极易烧结失活的结催进展九游难题。相关研究成果3月10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材料》。化剂
超细金属纳米颗粒因其超高的研究原子利用率,在多相催化领域备受青睐。得新然而,国科在催化反应过程中,抗烧这些纳米颗粒极易受到高温等影响,结催进展从而自发聚集并导致活性降低,化剂该过程被称作烧结。研究九游发展超细金属纳米颗粒的得新抗烧结策略,是国科催化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
此次研究工作中,抗烧研究人员基于对烧结路径的结催进展深入理解,创制了一种纳米岛结构催化剂。具体而言,研究人员在载体与金属颗粒之间嵌入一种均匀分布、小尺寸且互不相连的金属氧化物团簇,其因岛状结构被命名为纳米岛。相较于载体,纳米岛对金属颗粒锚定更强,因此颗粒无法整体迁移烧结。此外,纳米岛之间互不相连,从颗粒表面脱离的金属原子难以跨岛迁移。通过同时切断两种烧结路径,纳米岛结构有望显著提升催化剂的抗烧结性能。
为构筑纳米岛结构催化剂,研究人员首先在氧化物与载体间构建强吸附作用,通过高温受控团聚获得小尺寸、高密度的氧化物纳米岛。通过将电性匹配原理和溶剂蒸发结合,研究人员实现了金属在纳米岛上的精准落位。针对常见的载体、纳米岛、活性金属,研究人员发展了纳米岛结构催化剂的材料库。其中,二氧化硅负载的氧化镧纳米岛对钌纳米颗粒的稳定效果尤为突出。研究人员将该催化剂应用于甲烷干重整反应以验证其抗烧结性能。此反应因其在温室气体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巨大潜力而备受关注。
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能够实现单程400小时的稳定转化,且反应后钌纳米颗粒的尺寸仍维持在1.4纳米,完美应对了因高温等因素导致的失活困局。通过定制活性金属和载体,纳米岛结构催化剂有望为多种催化反应中所面临的烧结失活难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我市交通运输总体运行安全平稳有序
- ·近20辆被盗车“寻主人”
- ·9月广东发生234起电动自行车火灾!起火原因有哪些?
- ·即日至25日深圳湾口岸货检出境场地维护升级,期间出境货运车辆可从未隔离车道正常通行
-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成为中国首富!
- ·国足备战世预赛集训名单公布:伊万继续挂帅,武磊带伤入选
- ·检查8000多辆车 查获549起违法行为
- ·游客擅闯景区未开放区域发生意外,谁担责?最高法发布典型案例
- ·丰富涉外现金服务渠道 提升外籍来雅人员支付体验
- ·孩子开学心理不适有何表现?家长如何引导?
- ·嘉农农业:果子还在树上,定单就已经排满,连州水晶梨很热门
- ·新时代答卷人|穿梭往返间传递温暖的“老师傅”
- ·提高专业素养 促进幼儿成长
- ·又一个世界之最!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创毫米级安装世界纪录
- ·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央行资金支持比例由60%提高至100%
- ·第六套人民币来了?明年上市,还有1000元面额?假的!